本報訊 (通訊員 辛瑞德 衛民) 日前,甘肅建投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與生物治沙試驗基地完成水、電、路三通施工。用于科研、辦公的綜合樓已進入裝修階段。配套維修車間1個、育苗基地1個、試驗場地正在建設中,并將爭取成為國家級工程與生物治沙試驗基地。
據了解,甘肅建投新能源在沙漠治理過程中,通過不斷實踐、完善,發明創造出沙漠治理新模式、新工法,改善生態環境,規?;l展沙產業,開創了沙漠治理新革命,制定世界性治沙技術與治沙裝備的國際標準,并成立了工程與生物治沙試驗基地。 該基地位于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北部、騰格里沙漠南部邊緣,武威市涼州區九墩灘,占地10.2萬畝,距涼州城區28 km,北連民勤。試驗基地旨在成為我國沙漠植物科研、教學和國內外學術交流的場所;開展沙漠植物的生物學特性觀察、測定及探索經濟利用途徑等的實驗研究;同時承擔對適宜的沙生植物進行引種、馴化、培育、繁殖改良等試驗研究,是理論與實踐結合之地,它對治沙裝備及工程與生物治沙的應用推廣具有重要的意義。 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嚴重的國家之一,荒漠化土地面積為262.2萬平方公里,占國土面積的27.4%,主要分布于18個省(區),近4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響。目前治沙的方式主要是人工鋪設草方格或鋪設玉米秸稈等,但這些方法效率低、人工成本高、原材料消耗大,而且只能小區域進行,雖然局部地區沙漠治理取得明顯成效,但相對于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的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來說,仍是杯水車薪,整體現狀是 ——“局部治理,總體惡化”。 目前,工程與生物治沙試驗基地通過自主研發的多功能立體固沙車,將草沙障固沙技術與現代裝備技術相結合,對沙漠進行綜合治理工作,該方法具有效率高、成本低、效益好的特點。工程與生物治沙試驗基地現初步形成總體規劃與治理方案。 試驗基地利用無人機信息采集技術在沙漠地區探測,采集圖像,通過微機處理圖像,針對不同地貌、風向、風速、沙丘大小、沙丘坡度、植被情況、面積大小等環境特征綜合評測,對不同環境條件下的沙漠有針對性的制定科學治理方案。 沙漠治理造福人類,功在當代,利在千秋。工程與生物治沙符合國家生態文明戰略,既有不可枯量的生態效益,又有比較可觀的經濟效益。結合國家“一帶一路”戰略,能夠為建設絲綢之路,做出應有貢獻。